查看原文
其他

“双减”后,如何为师生做好服务?这些经验值得借鉴 | “双减”进行时

范胜武 人民教育 2022-07-17

民小编说


“双减”政策已经实施百日有余,但我们对“双减”的理解和践行依然在路上。“双减”不是对课后作业、课后服务、课程教学等方面改革的简单相加,而是一项基于立德树人目标,孩子素质全面发展的系统性工程。学校如何在落实“双减”过程中统筹课内课外?如何在改革中把握系统性调整?我们一起来看这篇文章~


“双减”落地已百日有余,相关成效开始显现。我认为,为家庭、学生减轻教育负担,着眼于孩子的终身发展、可持续发展,“双减”政策的深远影响,才刚刚显露。从短期来说,它将纠正教育功利化、内卷化的生态,从长远来看,“双减”是真正的“百年树人”工程,在此基础上所重构的教育生态,将有力地托举“强国一代”的未来,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支撑点。


最近,我又细细阅读了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《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》,我深刻感受到,“双减”政策并不是“头痛医头、脚痛医脚”的局部调整,而是一项富有系统性的综合改革,需要我们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,做好顶层设计,做好课程的整体规划和重新构造,做好相关制度的配套和保障,切实提高学校教育质量,让每个学生在校内能够学得会、学得好、学得足。


整体规划课程体系,避免课内、课后“两张皮”


“双减”实施后,学生在校时间变长,原来家长送孩子上课外辅导班的时间,被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安排,给学校管理、资源供给、教师工作都增加了不少压力。由于时间紧迫,很多学校来不及重构课程,采取的是“增量改革”的方法,将课内课外简单相加,即原有的课程框架不变,只是对增加的课后服务进行安排,暂时顺应政策变革带来的影响,达到教育部门的要求。


不过,简单相加的增量改革,容易造成课内、课后“两张皮”的状况,既不符合学生的学习成长规律,也给老师们造成了很多负担。无论是学习中央政策文件的精神,还是从教育规律出发,理想的状况应该是从学校的育人理念和办学特色出发,加强整体规划,将“课内加课后”的模式,统筹成为“课内融合课后”的模式。学生进入学校后,时时处处都处于教育场景之中,严格区分“课内”、“课后”,割裂了学校教育的整体性、系统性,还降低了校长、教师、学生以及家长对课后服务的期望和要求,认为这部分时间属于课后,并不是校内教育的一部分。事实上,这部分所谓“课外”的时间和课程,对于推动素质教育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、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,其重要程度丝毫不逊于所谓的“课内”时间。


因此,我们将“双减”视为促进学校整体变革、综合改革的重要契机,推动学校从顶层设计上对育人理念、课程规划和构架作出整体性、系统性改变,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要求出发,根据教育教学的规律,将课后服务融入整体课程设计之中,系统规划学生在校的教育教学安排。我们学校在落实“双减”政策中,老师们普遍反映,没感到什么不适,因为学校早就是这么做的。作为一所寄宿制学校,从学生踏入校门的那一刻起,学校为孩子们每天的24小时做出精心安排。


在我校,课内与课后服务并没有严格区分,社团活动、兴趣班、实践课程与文化课教学都紧密结合在一起。一天之中,孩子们面对的是涵盖德智体美劳等各个领域的课程,就像是不同口味和营养的餐点,着眼于满足孩子们的不同兴趣和需求。例如提高身体素质,早上有晨跑这样的“早餐”,还有体育课、大课间这样的“正餐”,还有下午各种体育社团等“加餐”;还例如培养科学思维和数理逻辑,学生“吃够”了课堂学习的“主餐”,还有机器人、编程、航模等“下午茶”时间的花式营养餐,“馋坏”了可爱的孩子们。初中的学生更加幸福,自2014年起便开始实行选课走班,学生根据自己各科目的学业水平选择不同的学科班级,每人都有专属于自己的一张课表,消除了课内、课外之分,让自己充分汲取学校教育的营养。


聚焦“双减”根本目标,系统打造育人生态


表面上,“双减”针对的是过去一段时间愈演愈烈的“校外补习风”“在线补习风”和“内卷化”,但实质上是对教育育人属性和公益属性的强调和回归。减轻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只是手段,而根本目标还在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,重构课程体系和教育生态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、健康成长。


近来,教育部围绕学生的睡眠管理、用眼健康、作业管理等下发了一系列政策文件。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人也在强调要有“减”有“增”的结构性变化,一方面减轻不必要的负担,另一方面则要增加那些能够突出教育内涵,例如体育锻炼、劳动教育等方面课程,增强那些提高教育质量的管理举措。这也反映了“双减”的实质,不在于“减”,而在于“增”,尤其是办学质量的提升。


因此,在办学方法论层面,推动“双减”落实,绝不能只是单纯从问题出发,为了解决诸如作业过多、睡眠太少、体育课时间少等不同问题而各个突破,这样容易顾此失彼,而是要形成系统思维,站在学校办学理念、办学思路和办学特色等层面,把握学校立德树人的主动权、主导权,对课后服务、作业设计、睡眠管理、体育锻炼、劳动教育等不同政策文件涉及的议题进行整体设计,为了让学生长远发展得更好,创设更科学、更合理的教育环境,形成良性循环的育人生态。


以作业管理为例,我们不仅按照中央“双减”和教育部作业管理政策文件的精神,加强对作业的设计,减轻中小学生的作业负担,而且还进一步突出作业的育人功能,将课堂作业的设计、完成延展、融入社团活动、研学课程、劳动实践之中,让学生充分利用这些时间重温和巩固课内所学,回应课堂教学主题,真正打通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。最近,小学部学生要在校内开展探索活动,老师们将课堂里的知识点融入到各项探究项目,形成了作业任务。孩子们一边完成作业,一边进行探究,不仅兴趣盎然,还能举一反三,获得新的知识和体验,效果非常明显。


学校是一个育人生态,各个环节和部分都不是分裂的,只有将他们联系、统筹起来,才能实现育人效果的最大化。在我校小班化教学、选课走班、个性化作业设计,尊重学生个体差异,让每个学生得到最理想的发展;科学规律的作息时间,每天中午独立的午休床位,让学生拥有充足的睡眠;多年前就已开始的运动型、健康型校园建设,在系统化体育课程、规范的专业队训练、早操、课间操、户外活动、奥运冠军主题讲座等内容中,既打造了学生强健的体魄,又锤炼了孩子们坚韧的毅力。


做好配套保障服务,营造全程育人的校园文化


“双减”政策在落实中,肯定会遇到一些细节上的问题,例如教师负担加重、职业倦怠感增加,家长不信任和不理解,或者课程质量不到位,难以满足学生及家长需要。对于这些细节问题,学校所能做的就是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,做好课程重构的配套和保障,把服务尽量做细、做精。我经常对学校中层干部和全体教师说,教育内含着精细化的服务,在学校里面,从校长到老师再到教工,所有人都在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和照顾。


作为校长,我就是学校的首席服务官。老师们要给学生做好服务,校长就要给老师们做好服务。“双减”政策实施以来,针对老师们负担加重的问题,很多学校采取了弹性上下班、增加补贴,引进校外人员进行辅助等措施,而我们则想方设法调动教师的热情和主动,创造全情参与、全程育人的教师文化,鼓励教师自己做主,做到课内、课后都是育人主阵地,全程育人不脱节。担当兴趣班和社团活动的老师们没有抱怨,都是毛遂自荐,根据自己的特长开发了风格迥异的兴趣课程。学校、家长和学生经过评估和筛选,在不断的实践中沉淀了一整套百花齐放的课表。有些比较特殊的课,比如击剑、魔术、京剧、管乐团、高尔夫等,我们与外界专业机构合作,通过招标和一轮轮淘汰,留下了学生、家长最满意的课程,而且每个外请教师的课,都会有本校教师担任助教,随时处理各种问题。


为了增强学生的选择性和自主性,学校特别开发了涵盖选课、评课等功能的信息化平台,学生的选课、教师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等都在上面操作。小学下午的兴趣班、初中的“选课走班”,每学期孩子们要经历一次“选课大战”,家长和学生定好闹钟,守在电脑前抢课,像机器人、厨艺课、航模、围棋、跆拳道等课都是“秒光”。“双减”之后,我校初中积极响应教委号召,进一步细化课后服务内容,老师们开发了“服务菜单”,学生可以自由选择,社团活动、答疑辅导、小语种兴趣班、劳动实践、家长讲座等,每人都有一张自己的课表。


家长们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,就放学接送的时间,每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,5点半统一放学,有些家庭希望早点接,有些家庭希望晚点,我们学校很早就看到了家庭的个性化需求,走读班实行错峰放学。生活老师、班主任、科任老师全部参与,分批次放学,不同时间段出现在校门口,手把手把孩子送给家长,满足家庭个性化需求,显著提高了家长的满意度。有的家庭担心孩子在学校参加兴趣班等课后服务,无法满足学习要求,导致学业落后。针对这一部分需求,我们要求老师在教室办公,随时给学生提供帮助,更进一步的,结合家长需求,灵活安排时间为学生展开一对一个性化帮助,培优补弱。由于老师们一直陪伴学生左右,十分清楚学生的学业情况,提供的帮助也是比较精准到位的。


任何事物的发展与变革,最初都会带来一些阵痛,“双减”政策也不例外,但是在阵痛中,我们要看到变革的目标,认清楚发展的方向,并且掌握和采取科学的方法。唯有如此,我们的变革才能击中问题的核心,“双减”之后的教育教学才能符合学生成长的规律,为学生、家庭创设更合理优质的教育生态,社会一系列与教育相关的矛盾和沉疴也将得到基本上的解决。


(作者系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校长)



文章作者 | 范胜武
微信编辑 | 王昆
责任编辑 | 谭希

推荐阅读


对孩子的教育,这些底线一定要守住 | 荐读

“双减”之后,考试减少,如何“诊脉”孩子的学习情况?| 支招

如何应对教师职业生涯中的成长焦虑?| 每周一问

世界儿童日,让我们守护儿童,呵护未来

“双减”时代:素质教育的现实真意与时代发展 | 关注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